中国新经济:是社会福祉还是社会风险?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中国新经济:是社会福祉还是社会风险?
中国新经济:是社会福祉还是社会风险?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中国新经济领域增长要比总的GDP增长快两倍。这是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得出的数据。而且,在最近10年时间里,就业岗位增加比其它领域多出了20倍。社科院专家们认为,新经济和高科技是新增长源,给社会带来稳定,避免经济软着陆。但是,机器人化和使用高科技,能否带来摧毁若干职业的风险呢?

中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新经济,是高科技和互联网公司从事的业务:从电子商务到在线贷款和定出租车。新经济的概念是,无形资产占优势(服务和技术)、有形资产角色在下降的经济基础设施。也就是说,是知识、新信息技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商模式。可在对传统原材料依赖最小化的情况下赚取利润。中国和很多其它国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此类领域的发展上。中国制定的任务是,要在2020年前,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5%。此外,在此之前,中国计划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国。该领域应聚集起1500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社科院资料,从2007年到2017年10年时间里,中国新经济平均年增长16.1%。这要比国内总的GDP增长快1.9倍。此外,高科技领域的新就业岗位每年 增长7.2%,这要比其它经济领域创造的新劳动岗位的平均速度快22倍。很多初创高科技公司,10年间变成了世界巨头,市值超过10亿美元。比如,拍拍贷的P2P贷款平台,截止12月末的市值高达21.3亿美元。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市值是4480亿美元。而腾讯公司超过了脸书,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很自然地,公司急剧扩张,需要增加员工人数。而且,政府也鼓励这一趋势。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刘英对此进行了介绍。

她说:“正是由于高科技的应用,提高了生产力,继而也会带来很多新产业、新业态,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和产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产生更大的人力需求。例如,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需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这部分产业对人力的需求其实更多。而随着生活水准和消费升级,高科技的应用,科技解放了人手,恰恰能够促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服务业方面更是如此,一些新的产业模式对就业会起到拉动作用。所以我认为高科技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需求。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就提高了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也就创造了更多的消费。有更多的消费,就会有更多的需求产生,从而带动更多的生产和就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能否把移动支付引到国外?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能否把移动支付引到国外?
社科院在研究报告中举出了“滴滴出行”的例子。这家公司一年中开出290万个工作岗位。他们为2100万名司机提供了就业保障,每天完成2500万个出租订单。卫星通讯社记者在京和访问滴滴公司期间,公司相关人员自豪地说,“公司40%员工是女性,按照世界标准,这也是极高的指数了。”确实,这家公司目前是真正带来社会福祉的企业。再有,公司借助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大大提高了道路行车安全。据《财新》报道,这家公司本土和国外第二轮融资额为40亿美元。目前,公司市值达到560亿美元。据悉,第二轮募集的资金将投入到发展人工智能、国外扩张和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

但是,经济“优步”并非对所有人有利。确实,这一进程对客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避免了中间环节。也就是说,最终消费者服务将变得更为便利。然而,却出现了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通过怎样的方式,能让使用软件平台的服务提供者承担必要的责任呢?再有,在线订车,无论是滴滴还是“优步”,都在把传统的出租公司从市场上挤压出去。也就是说,与直接驾驶无关的调度、机械师等人员将失去就业岗位。甚至,出租车司机本身也在对新公司产生太多抱怨。今年,反对Uber的出租车司机罢工在全世界爆发。因为这种生意模式,是建立在价格倾销基础上的。司机要想有不错的收入,每天起码需要工作12-14小时。显然,这不是什么社会友善型的工作了。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小猪”网站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爱彼迎的中国竞争对手“小猪”可以识别人脸
但不管怎样,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还是认为,这些不良因素,仅是新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出现的。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风险,但最终,新经济将给社会带来福祉。

她说:“有些人看到了高科技对部分就业的替代而产生担心减少就业,而实际上,恰恰是因为高科技进一步深化了劳动分工,进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需求。高科技通过变革生产关系,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进而加大了对新增就业的需求。与此同时,高科技本身就是生产力,通过直接提升生产力来增加生产规模,降低了成本,扩大了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市场,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来拉动更多就业。科技创新对于不同行业的就业弹性不同,所以带来的就业数量增减不同。但长期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长期的就业增加和质量提升是必然的。”

时间会证明,最终将有怎样的结果。不管怎样,传统经济在继续压缩。中国人社部今年2月通告称,煤炭和钢铁工业将缩减18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人或将失业。不排除,他们将在中国新经济前沿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