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代末,中国通过了“千人”计划。此举是为了积极吸引世界一流专家赴华工作。按照计划,将给专家们提供诱人的工作条件:工资甚至高过西方国家、为专家和其家庭成员提供签证上便利、更高程度的学术自由、减少官僚主义和各种报表。
开始时,“千人计划”首先针对的是在国外获得高等教育和在那里工作的华人。据美国“马可波罗”智库统计,9/10在美国获得高等教育和学位的华人都留在美国至少工作5年。这样,“千人计划”极力为华裔科学家创造了不次于美国的条件。同时,没有语言上的障碍、更为习惯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为国报效的荣誉,都是吸引“海归”回国的重要因素。后来,“千人计划”开始扩展到其他民族的顶尖科学家。在美国,法庭将审理哈佛化学家查尔斯·李波(Charles Lieber)案件。公诉人认为,他隐瞒了在“千人计划”框架下为中国工作的事实。但学者对此予以否认。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迪·芬斯特拉(Randy Feenstra)提出的法案,针对的是某些国家恶意吸引有才华的专家。法律草案获得支持的原因在于,美国早前还通过了《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计划为基础科学和先进技术研究提供2500亿美元的国家投资。资金将由国家科学基金划分。此计划的目的是,提高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使美国立于领先潮头。议员芬斯特拉建议,国家科学基金在分配资金时的条件是,禁止与其它国家搞合作。文件中除中国外,还有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但专家们认为,主要目标是限制美国的主要对手--中国。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认为,限制学者们进行交流,短期内将给中国发展造成困难。但从战略层面上看,也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利益。他说:
“由于美国的政策实质性地降低了中美高科技人才和相关学术机构之间的交往频率,我认为短期内应该会给中国的科技发展带来偏消极的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我个人并不认为美国的做法会真正在全球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毕竟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之间开放友好的合作交流是推动世界科技创新的巨大动力,未来中国与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还会开展更多的科技合作。”
令美国骄傲的特斯拉、谷歌和英伟达(Nvidia)公司,都是由移民创立的。美国所取得的成就,是多年来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结果。严格地说,美国的成就源于世界知识的累积。中国人为科研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可波罗的研究人员对2019年科学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的最成功和被引用的人工智能论文进行了分析。其中年度最为重大的神经信息处理系统会议,有一半多的研究成果是美国科研单位和公司的学者们发表的,比如谷歌、微软研究、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但其中30%是中国研究人员完成的。
谷歌前任CEO、现任美国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主席埃里克·施密特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其它战略领域,与美国缩减差距的速度比预想的快。此前专家们认为是落后10年,最少也落后几年,但不远的未来,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机器学习方面的差距已不再明显。施密特认为,美国要想战胜中国,只能通过与日本和韩国搞联合。专家朱锋指出,出现的问题是,东京和首尔是否愿意按美国的游戏规则与中国“脱钩”?要知道,这将给他们造成巨大的伤害。他说:
“根据美国参议院的决定,任何参与中国人才项目的美国科学家都不允许获得联邦资金的资助。然而过去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之间的学者申请各自相关的国家资助项目,只要完成好科技创新工作,都是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事情。因此我认为美国的这种行为不仅狭隘,而且短视。其他国家是否会效仿,我们当然将拭目以待。但是毫无疑问,如果日本和韩国相继跟随美国推出类似的政策,无疑会给中韩和中日之间正常开放友好的科技学术交流带来巨大的伤害。”
在尖端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寄托于发展自身能力。考虑到与美国关系趋恶,中国将极力扩大与韩国和日本的合作。对东京和首尔来说,中国是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韩国四分之一出口到中国。而中国对日本而言,是第二大出口市场,约占总出口量的20%。根据中国五年规划,政府将每年增加7%的研发支出。据穆迪分析,韩国和日本伙伴,将成为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的主要外部受益者。另一方面,华盛顿并未给出具体的合作机制。埃里克·施密特承认,在Quad框架下,美国应能激活实际上的科技协作。但为此需要建立可行的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机构。如果仅是聚起来“交谈”,将不会有什么实际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