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执政第一年:延续对华强硬策略,确立全面竞争框架
2022年1月19日, 20:32 (更新: 2022年1月26日, 02:23)
关注
评论
美国总统拜登即将迎来执政一周年。专家指出,在这一年中,拜登在对华关系的表现上乏善可陈,最大的进展是确立了对华“全面竞争”的整体框架,并在对华强硬策略上进行了发展,联合盟友一起抗衡中国。这种“新冷战”的思维不仅无益于改善中美关系,更不利于解决美国内部存在的问题。
执政一年来,拜登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例如,签署了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和总额约1万亿美元的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但美国仍面临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国会两党对立在不断加剧。 据美国《纽约时报》及《凯撒健康新闻》的调查显示,美国至少有32个州出台共计约100项新法律,限制州和地方官员应对卫生危机的能力。此外,在两党各有50席的参议院,由民主党人提出的法案很难得到共和党人支持,因此这些法案往往会陷入僵局。
美联社总结了12项拜登执政一周年的关键数据,其中包括拜登政府因应对新冠疫情、支撑经济而实施不少景气刺激措施,导致美国在去年12月的通货膨胀率高达7%,创下近40年来最高值。此外,去年8月美军从阿富汗撤离超过12万4000人之际,喀布尔机场遭遇自杀式炸弹攻击,导致13名美军与至少169名阿富汗人丧生。
而在对华关系上,拜登一再表明与中国的竞争是美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据路透社报道,在去年3月首次对国会发表的讲话中,拜登承诺美国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承诺促进科技发展和贸易。美国白宫官网去年3月发布的《过渡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中,点名将中国视为是对美国的“威胁”。
西南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亚旭博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拜登过去一年的对华表现基本可以总结为“外强中干”,即立场强硬,但思想老旧、毫无建树。 她说:
“拜登在‘贸易战’等方面完全延续了特朗普对华强硬的姿态,甚至开始打‘组合拳’,联合盟友开展‘外交战’‘舆论战’,进行军事威胁等,但是这样做的效果依旧不好。美国国内疫情和通货膨胀问题严重,根本原因就是美国政府的本末倒置,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应该做的领域。拜登政府应该着力解决美国的结构性危机,加强内部改革,做‘增量’。拜登看不到这些根源性的东西,总是在做一些表面功夫,通过反华议题转嫁内部矛盾,这无法解决其根本问题。”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龚洪烈副教授则指出,拜登在过去一年中把对华政策的框架确立了下来,而且做了基本的定性,一再强调“竞争”是两国关系的主题。 他说:
“拜登政府认为中国的崛起危及到了美国在整个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甚至全球的主导地位,所以他们要采取一切能够调动的战略资源来应对这样一种可能的情况。美国的两党政治把对华政策作为强化或者巩固自身的政治基础的重要方面,拜登政府几乎在所有议题上都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对抗性或者竞争性的态势,并没有后退,甚至在有一些方面还向前发展。这一年以来,在经贸领域,关税没有取消,新的贸易谈判也没有开始,拜登政府认为对中国的战略脱钩必须要延续,需要通过关税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而且,在一些其他议题上,比如,台湾、南海、新疆、香港等,拜登政府仍在继续施压。此外,拜登还采取了一些特朗普没有采用的办法,通过鼓吹价值观、意识形态整合它的盟友体系来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
龚洪烈指出,拜登政府的这些对华强硬的措施的确可能会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来说并没有它鼓吹得那么大。 他说:
“拜登主张强化盟友体系,组织美日印澳四方会谈,加强美英澳的军事联系。但实际上美国和这些盟友之间的联系一直都有,只不过现在是将这些关系发展得更加密切,在某些政策领域上更加协调,但是真正能发挥的效果相对比较有限。”
龚洪烈强调,拜登对华实施的强硬政策在未来也很难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他说:
“ ‘新冷战’概念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是站不住脚的。中美两国关系很复杂,它既有竞争的方面,同时也有非常多合作领域,很难形成美苏冷战时期那种短兵相接的对抗性关系。而只要这种可能性不存在,美国强化盟友关系的很多措施实际上就难以落地,难以有产生的条件。”
据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影响,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日前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总统拜登在去年12月的不支持率创下历史新高,达到56%。 这项调查于2021年12月17日至20日展开,有 1895 名受访者(18 岁及以上的登记选民)参加。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拜登所做的工作,拜登的支持率仅为44%,低于2021年9月的46%和2021年4月的51%。 报道还称,受访者出现不满、拜登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国内经济状况,通货膨胀首当其冲。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 (55%) 不赞成拜登应对新冠疫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