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putniknews.cn/20250405/1064862469.html
中国如何拯救三星业务
中国如何拯救三星业务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韩国技术巨头三星公司陷入困境:尽管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芯片生产投资,但该公司一直无法吸引到主要的美国客户。面对华盛顿不断增加的出口限制,三星越来越多地将重心转移到中国,因为中国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 2025年4月5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04-05T22:50+0800
2025-04-05T22:50+0800
2025-04-06T03:15+0800
评论
国际
中国
三星
人工智能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1/15/1032939594_0:0:3073:1728_1920x0_80_0_0_adf2ab343b7b06d469ce41a8592e26d9.jpg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去年三星对中国的出货量增长了54%。此外,这家韩国公司还与百度旗下的中国公司昆仑签署了协议,向其出售三年多的关键AI芯片制造组件库存。然而,这一面向中国市场的调整是在中美技术对抗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进行的。美国当局继续加强对高科技零部件的出口管制,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以限制中国的技术发展。与此同时,三星继续在美国投资——该公司已宣布在德克萨斯州投资400 亿美元建厂,计划在那里生产和封装先进的芯片。然而,尽管三星做出了努力,但在与台积电的竞争中却败下阵来,后者已经吸引了许多美国大客户,并正在亚利桑那州建设新工厂。另一家韩国公司 SK Hynix 已成为HBM(高带宽内存)芯片(人工智能的重要组件)市场的领导者,它的竞争给三星带来了更多挑战。SK Hynix已经为 Nvidia 和AMD 等巨头提供了此类芯片,而且史上第一次季度利润超过三星。这也是三星将目光转向中国企业的原因,由于出口限制,中国企业无法从SK Hynix 购买 HBM。而不受限制的较低级芯片,中国已准备好大量购买。因此,三星可以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英国《金融时报》总结称,专家认为,尽管存在种种限制,中国企业仍将努力获取任何可能的芯片。这样一来,那些在全球竞争中难以立足的公司可以通过中国市场改善自身处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
https://sputniknews.cn/20250319/1064579631.html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新闻
cn_C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1/15/1032939594_0:0:2731:2048_1920x0_80_0_0_9499a6c7f9ec9fe9c87ffadfee4c2c3c.jpg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评论, 国际, 中国, 三星, 人工智能
中国如何拯救三星业务
2025年4月5日, 22:50 (更新: 2025年4月6日, 03:15) 评论
韩国技术巨头三星公司陷入困境:尽管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芯片生产投资,但该公司一直无法吸引到主要的美国客户。面对华盛顿不断增加的出口限制,三星越来越多地将重心转移到中国,因为中国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去年三星对中国的出货量增长了54%。此外,这家韩国公司还与百度旗下的中国公司昆仑签署了协议,向其出售三年多的关键AI芯片制造组件库存。
然而,这一面向中国市场的调整是在中美技术对抗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进行的。美国当局继续加强对高科技零部件的出口管制,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以限制中国的技术发展。
与此同时,三星继续在美国投资——该公司已宣布在德克萨斯州投资400 亿美元建厂,计划在那里生产和封装先进的
芯片。然而,尽管三星做出了努力,但在与台积电的竞争中却败下阵来,后者已经吸引了许多美国大客户,并正在亚利桑那州建设新工厂。
另一家韩国公司 SK Hynix 已成为HBM(高带宽内存)芯片(
人工智能的重要组件)市场的领导者,它的竞争给三星带来了更多挑战。SK Hynix已经为 Nvidia 和AMD 等巨头提供了此类芯片,而且史上第一次季度利润超过三星。
这也是三星将目光转向中国企业的原因,由于出口限制,中国企业无法从SK Hynix 购买 HBM。而不受限制的较低级芯片,中国已准备好大量购买。因此,三星可以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英国《金融时报》总结称,专家认为,尽管存在种种限制,中国企业仍将努力获取任何可能的芯片。这样一来,那些在全球竞争中难以立足的公司可以通过中国市场改善自身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