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前布局抢占新一轮“人工智能+”全球竞争主导地位

© 照片 : 社交媒体AI芯片概念图
AI芯片概念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8.08.2025
关注
评论
近日,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刘典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正式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展现出在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夺取主导地位的坚定决心。
根据文件内容,中国政府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主要目标包括:
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
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
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刘典表示,这份文件的意义超出了一般的政策指导,它标志着"人工智能+"从技术概念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行动,从部分试点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文件中"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的表述在政府文件中并不多见,反映出决策层对AI变革潜力的深刻认知。
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速度将远超预期
文件还提出了为期十年的三阶段具体目标:
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到2035年,中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刘典特别强调,文件中最值得关注的数字无疑是: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要超过70%这个目标。他指出,文件中“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的概念远比通常理解的AI工具更加宽泛,涵盖所有集成了AI能力的设备、软件和服务。当前AI普及已在加速进行,如智能手机的拍照算法、地图应用的路径优化、电商平台的推荐系统等这些我们日常使用的功能背后都有AI技术的支撑。
指导意见还专门列出了为“人工智能+”行动强化基础支撑能力的八个方面,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等。在强化智能算力统筹方面,文件提出了多项有效措施,如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等。
专家表示,政府设定这个目标的底气来自于政策资源的集中投入。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智能算力统筹"、"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这意味着AI应用的基础设施成本将大幅下降。当算力成本不再是门槛,当技术获取变得便利,AI应用的普及速度可能会远超我们的预期。
人工智能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7.07.2025
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初步考虑总部设在上海
“人工智能+”成功关键在于实现商业模式革命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社会、经济和全球治理的方方面面。自2014年至2024年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从190.4亿美元增至2523.3亿美元,增长12倍以上。2024年,全球私人AI投资创下了150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上涨44.5%。其中,美国以1090.8亿美元的投资额位列全球第一,这一数字相当于排名紧随其后的中国(92.9亿美元)的近12倍,以及英国(45.2亿美元)的24倍。
刘典表示,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加大AI+领域的投入,谁能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落地,谁就能在下一轮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通过这份文件向全世界展示了在AI+赛道上的雄心,但最终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还要看政策执行的效果和企业响应的速度。
专家强调,文件提出,要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这种表述看似技术化,实际上指向的是一场深刻的商业变革。因此,真正的挑战可能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智能原生企业"这个概念所代表的商业模式革命。
有分析指出,中国 AI 模型的“质量”正在快速追赶。美国2024 年发布了40 个值得关注的模型,远超中国的 15 个和欧洲的 3 个。然而,数量上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性能上的绝对优势。在 MMLU、HumanEval 等关键基准上,中美顶尖模型之间的性能差距已从 2023 年的两位数迅速缩小至 2024 年的近乎持平,部分基准差距仅为个位数甚至零点几。
刘典表示,传统企业是围绕人的决策能力构建的,而智能原生企业是围绕AI的计算能力构建的,两者在组织形态、业务流程、价值创造方式上都会存在根本性差异。而这种差异带来的竞争压力是巨大的,降维打击式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重塑整个行业格局。从全球竞争的维度来看,2027年这个时间节点可能具有战略性意义。
根据《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实力排行榜》,美国凭借顶尖科研机构(如斯坦福大学、MIT)、头部科技企业(如谷歌、微软、OpenAI)以及成熟的资本市场,在算法突破、芯片研发和开源生态建设等领域保持显著优势。
然而,中国企业在基础模型开发与场景应用层面也有不俗表现。四家中国AI初创公司——阶跃星辰、面壁智能、智谱AI、无问芯穹被认为在基础模型开发与AI基础设施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场景落地方面:百度AI芯片、商汤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质检等领域;美团外卖、滴滴出行等平台通过AI优化路径规划,日均处理数亿次请求。美国企业则更聚焦技术溢价,如微软将GPT-4集成至Office套件,谷歌通过PaLM模型提升搜索广告点击率,形成高利润率但小众的市场格局。
专家表示,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历史性的机遇,也是现实性的挑战。在政策明确支持、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加速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AI+行动计划,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然,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转型的路径和节奏也会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AI+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区别只在于何时开始、如何推进。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占全球60%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4.08.2025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占全球60%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