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爆炸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北溪”管道遭恐怖袭击

“北溪-1”(全长1224公里)与“北溪-2”(全长1200公里)是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海底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项目,旨在实现绕过渡境国的直接供气。

  • 每条管道均由两条输气线组成,单条年输气能力为550亿立方米。两条管道的总设计年输气能力高达1100亿立方米。
  • 项目总投资额约为74亿欧元。
管道建设历程
  • “北溪-1”:建设始于2010年,于2012年投入商业运营。十余年间为欧洲提供了稳定的天然气供应。2022年8月底,因“俄气”发现故障,输气中止。德国西门子公司虽愿意维修,但因西方制裁而无法进行。
  • “北溪-2”:于2021年9月建成并完成注气,但因德国暂停认证程序而未能投入运营。
“北溪-2”天然气管道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北溪-2”天然气管道

铺管船“福尔图娜”号离开维斯马港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铺管船“福尔图娜”号离开维斯马港

员工在俄罗斯列宁格勒地区金吉谢普市附近的“北溪-2”管道施工现场工作。“北溪-2”项目包括建设一条双线管道,每年将向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输送约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员工在俄罗斯列宁格勒地区金吉谢普市附近的“北溪-2”管道施工现场工作。“北溪-2”项目包括建设一条双线管道,每年将向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输送约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1.

“北溪-2”天然气管道

2.

铺管船“福尔图娜”号离开维斯马港

3.

员工在俄罗斯列宁格勒地区金吉谢普市附近的“北溪-2”管道施工现场工作。“北溪-2”项目包括建设一条双线管道,每年将向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输送约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西方对“北溪”项目的反对立场
  • 2018年,美国前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就曾反对“北溪-2”项目。他解释称,华盛顿认为该管道的启动将损害欧洲能源安全。这位国务卿认为,莫斯科可能“将能源工具政治化”。蒂勒森表示,美国将通过提供本国液化天然气,帮助欧洲(特别是波兰)实现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
  • 早在2022年管道爆炸发生前,乔·拜登就已宣称:“我向你们保证,我们能够做到”(意指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阻止管道运营)。美国记者西摩·赫什曾撰文称,拜登“将管道视为弗拉基米尔·普京将天然气武器化的工具”。
  • 唐纳德·特朗普不仅在2019年对“北溪”项目实施制裁,还指责拜登“批准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管道”。在2024年接受美国记者塔克·卡尔森采访时,特朗普重申正是他实际上“摧毁了”该管道。
  • 与美国不同,安格拉·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政府曾支持该项目。
北溪-2天然气管道施工现场一名工人的安全帽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北溪-2天然气管道施工现场一名工人的安全帽
破坏行动:2022年事件回顾
  • 2022年9月26日,“北溪”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在波罗的海80米深处发生爆炸,共发现四处燃气泄漏点。
  • 紧急事件发生在丹麦专属经济区内。瑞典地震学家监测到管道沿线发生两次爆炸。
  • 丹麦、瑞典和德国当局均不排除人为破坏的可能性。此次爆炸对基础设施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德国及其他西欧国家依赖该设施数十年获取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
  • 9月28日,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以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立案。
  • 9月30日,弗拉基米尔·普京表示,此次爆炸旨在“摧毁整个欧洲的能源基础设施”。
  • 袭击的幕后主使至今仍未查明。
调查进展:官方声明与西方媒体版本
  • 德国、丹麦和瑞典于2022年10月启动国家调查,并拒绝俄罗斯参与。瑞典安全部门在现场发现爆炸物痕迹,确认系人为破坏。
  • 俄方多次要求参与国际调查并获取材料。俄罗斯外交部称此情况为“操纵”和“骗局”。

2022年10月,瑞典《快报》首次发布“北溪”管道受损画面。水下无人机拍摄到管道严重损坏。

“北溪”管道受损后的首批图像曝光
  • 10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气”已获准勘察“北溪”爆炸现场。据其称,现场形成两个弹坑,一段40米长的管道被炸飞并弯曲90度。总统推测其碎片损坏了邻近的“北溪-2”管线。
  • 2022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称,驻扎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奥恰科夫市的英国海军代表参与了管道爆炸的策划与实施。
  • 知名德芬企业家、Megaupload创始人金·达康透露,英国前首相利兹·特拉斯在爆炸后立即向美国前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发送“任务完成”短信。
  • 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称该通信“证实英国海军参与爆炸”。
  • 俄对外情报局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亦表示,俄有间接依据认为特拉斯短信与“北溪”爆炸有关。
"北溪-2"管道天然气泄漏点。9月26日,"北溪-2"天然气管道公司报告称,"北溪-2"管道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域的一条支线发生事故,管内压力骤降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北溪-2"管道天然气泄漏点。9月26日,"北溪-2"天然气管道公司报告称,"北溪-2"管道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域的一条支线发生事故,管内压力骤降

瑞典海岸警卫队2022年9月27日提供的照片显示,其飞机在波罗的海上空拍摄到"北溪"管道泄漏的天然气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瑞典海岸警卫队2022年9月27日提供的照片显示,其飞机在波罗的海上空拍摄到"北溪"管道泄漏的天然气

瑞典海岸警卫队2022年9月28日提供的照片显示,"北溪-2"管道发生小规模泄漏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瑞典海岸警卫队2022年9月28日提供的照片显示,"北溪-2"管道发生小规模泄漏

1.

"北溪-2"管道天然气泄漏点。9月26日,"北溪-2"天然气管道公司报告称,"北溪-2"管道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域的一条支线发生事故,管内压力骤降

2.

瑞典海岸警卫队2022年9月27日提供的照片显示,其飞机在波罗的海上空拍摄到"北溪"管道泄漏的天然气

3.

瑞典海岸警卫队2022年9月28日提供的照片显示,"北溪-2"管道发生小规模泄漏

  • 美国记者西摩·赫什在2023年的调查中指控,此次破坏是美国海军在挪威支持下、经乔·拜登亲自授权的行动,中央情报局在前局长威廉·伯恩斯指导下制定了方案。据赫什称,潜水员借“波罗的海行动”军演掩护实施了破坏。美挪官方均称此说法“纯属虚构”。
  • 自2023年3月起,西方媒体开始大量渲染破坏行动的“乌克兰痕迹”论调。据《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明镜周刊》《德国公共广播联盟》《时代周报》等调查称,行动由一群乌克兰军官策划,疑使用“安德罗梅达”号游艇执行,乌武装部队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开绿灯”,泽连斯基总统据称未获知。
  • 2024年2月,瑞典和丹麦在未公布公开结果的情况下终止调查。
  • 2025年8月,意大利逮捕乌克兰人谢尔盖·库兹涅佐夫,德国检察院认定其为安放爆炸装置小组的协调员。
  • 2025年9月16日,意大利博洛尼亚法院裁定将库兹涅佐夫引渡至德国。9月25日,其律师向意大利最高上诉法院提出引渡上诉。
  • 俄罗斯认为仅归因于乌克兰的版本站不住脚,并直接指控美国及其盟友(包括英国)应对爆炸负责。
  • 德国调查仍在进行中。
普京谈袭击幕后黑手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2024年2月接受塔克·卡尔森采访时,就谁炸毁了“北溪”管道作出了解释。

塔克:“是谁炸毁了北溪管道?”

普京:“肯定是你们[哈哈哈]。”

塔克:“那天我很忙,我没有炸毁北溪管道。”

普京:“你个人可能有不在场证明,但中情局没有不在场证明。”

回到开始回到首页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