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俄经贸合作既是市场选择也是政治必要
2025年11月4日, 16:31 (更新: 2025年11月4日, 16:38)

© 照片 : Project SFERA Live
关注
评论
日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杭州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双方一致强调要深化高层交往与务实合作。米舒斯京在会晤中强调美元和欧元在俄中双边贸易中份额的显著下降。中国时政评论家周成洋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俄经贸合作既是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也是稳定国际政治的必要性。本币结算过渡有利于深化中俄关系、增进互信和推进务实合作。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米舒斯京于11月3日至4日来华举行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4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锚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中笃定前行。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俄关系,是双方的战略抉择。我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和北京两次会晤,就中俄关系中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深入交流,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双方要保持密切协调,落实好我同普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着眼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中俄合作的蛋糕做好,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米舒斯京在会晤期间表示,俄方愿同中方一道,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深化经贸、科技、能源、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加强多边协调配合,推动两国合作取得更多成果。米舒斯京指出,当前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且美元和欧元在双边贸易中的份额已显著下降。
周成洋指出:“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是中俄两国政府首脑间的年度高层对话机制,是推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统筹协调双方务实合作的重要机制。中俄总理会晤有利于互通信息增强信任,保障中俄关系深化发展和巩固成果。此次米舒斯京来华,两国总理规划了下一阶段的合作,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这有利于进一步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推进合作,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米舒斯京称,美元和欧元在俄中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已降至统计误差水平。事实上,这一份额下降的趋势,既源自经济规律的自然演化,也受到地缘政治环境的深刻影响。俄方官员多次表示,本币结算机制有助于“绕开西方金融基础设施,确保贸易安全”。在2025年上合组织会议上,俄罗斯首次明确支持中国主导设立区域开发银行,标志着两国在金融基础设施共建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这种背景下,中俄双方顺势扩大人民币与卢布的使用比例,成为现实与战略双重考量下的必然选择。
周成洋认为:“美元和欧元在中俄双边贸易中的份额已显著下降,表现出了中俄经贸关系的特殊性。中俄贸易除了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也存在稳定国际政治的必要性,绝不同于一般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近些年受到美西方在金融领域的攻击,俄罗斯同美西方的经贸往来受阻,客观上导致俄罗斯外汇储备减少以及交易受限,采取本币结算过渡对策有利于俄罗斯摆脱经济封锁,保障国内民生。”
习近平在会晤中强调,中俄双方要稳步扩大相互投资,开展好能源、互联互通、农业、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合作;挖掘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业态合作潜力,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
这一战略导向正推动双边合作模式实现质的飞跃。近年来,在俄罗斯市场逐步摆脱西方企业的同时,中国的设备制造、基础设施、汽车、通信等产业链进入俄罗斯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扩大。这不仅促进了双边贸易增长,也使双方的经济联系从“单纯买卖”转向“产业协作”。
周成洋说:“采取本币结算过渡有利于中俄关系深度融合,有利于中国企业取代美西方企业在俄罗斯的市场地位,进而帮助稳定俄罗斯国内市场。中国有足够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可以为俄罗斯人民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机会。本币结算的对策有利于优化双方的投资渠道,但今后也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营商环境法治建设,保障双方投资者利益。”
总体来看,美元和欧元在中俄贸易中的下降,体现了两国经贸深化、政治互信增强和货币体系调整的综合趋势。本币结算的推进增强了合作的自主性与韧性,成为中俄应对外部压力、推动国际经济多极化的重要举措。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