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出现恶化。美国和欧盟对一些中国官员和公司实施了制裁。例如,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发现自己几乎完全被排斥在西方市场之外——由于美国的制裁,该公司被切断了获得西方先进技术和芯片等关键组件的渠道。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在2014年就购买力平价而言,它甚至超过了一直领先的美国。现在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材料等关键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开始将中国视为世界经济、技术甚至政治主导地位的主要竞争对手。
西方为中国的发展设置各种障碍,而北京则相反,继续加大对外开放。中国正在逐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向海外参与者开放资产管理市场。早在2020年中国政府就取消了银行、保险和经纪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在此之前,外资参股比例不得超过 51%。即使在之前的限制下,外国投资银行也试图在中国市场分享一块蛋糕,并与中国合作伙伴开设合资企业。限制解除后,摩根大通成为首家完全控制其在华业务的公司。其他主要的世界参与者也紧随其后——瑞银集团、野村控股公司和瑞士信贷已经申请扩大与中国合资企业的股份。
正如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主持中国务院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不应就此止步,应继续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现在正是这样做的时候,大家都会从中受益。一方面,中国将获得投资以支持进一步发展。投资者将获得稳定的投资机会。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表示,的确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极不平衡,近期内只有中美两国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然而何晓宇专家同时认为,美联储的政策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他说:“全球增长前景虽有所改善,但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分化复苏态势。虽然预计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产出将强劲增长并促进全球增长,但其他经济体的前景相对不太乐观。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纷纷提高对2021年全球GDP增长的预测,世界银行最新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6%,比1月初提高1.4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延续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不过伴随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市场对全球通胀预期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升温,金融市场波动性和脆弱性有所上升。中国经济出现强势复苏态势,2021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8.3%,世行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长8.5%。中国对外贸易也持续向好,今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8.2%,即使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速也高达21.6%。”
此次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中国管理资金流动的能力将使中国能够直接投资发展实体经济,避免出现泡沫。在当前存在全球通胀加速的严重风险的情况下尤其如此。许多国家坚持低利率和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何晓宇专家指出,今年全球通胀可能会见顶。
他说:“全球性通胀只是暂时现象,通胀或将年内见顶。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通胀水平持续走高。不仅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物价屡创新高,连美国、英国、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物价也是持续上涨。本轮全球通胀或将年内见顶。一是因美国最快或于下半年讨论缩减购债规模,全球流动性拐点可能出现。二是因发达与新兴经济体间的免疫落差将逐渐弥合,逐步缓解全球商品供需失衡状况。当前全球并未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需求并不具备持续推动通胀的动能,全球通胀只是暂时现象。欧美仍维持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政策退出节奏缓慢。下半年欧美经济复苏将继续加快,但距离全面复苏还有一定距离,预计刺激政策退出节奏较慢。下半年,欧美仍将继续通过刺激政策促进经济加快复苏,预计美国今年财政预算支出规模仍然较大,财政赤字将继续攀升,欧盟已陆续批准各国实施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计划,以推动生产、消费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在基建、科技和绿色经济方面有更多的财政预算和计划,以期实现全面复苏的目标。”
由此可见,中国将在全球复苏中扮演关键角色。何晓宇专家表示,鉴于经济前景乐观,中国经济可能成为重要的稳定因素。
他接着说:“中国经济:两年平均实现中高速增长。展望下半年,预计消费将逐渐改善,但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投资有望平稳增长,其中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制造业投资增长快速,基建投资增速较低。物价涨势趋于平稳,PPI有望逐渐回落,输入性通胀风险降低。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前高后稳,下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有所加快。”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脱钩进程将变得更加困难。国际企业不顾政治因素,继续积极投资中国。 去年中国吸引了5206亿美元的外资,比2019年增长了80%。相比之下,2016年美国的外资达到顶峰,当时的投资额仅为4720亿美元。